第A15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35年 一路追随南丁格尔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2011年12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事管她叫“白衣铁人”,学生则亲昵地喊她“院长妈妈”,她荣誉等身、获奖无数,却从来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护理人员的信仰
35年 一路追随南丁格尔

姜小鹰院长的课生动活泼,引来学生的阵阵笑声
 

推荐理由:

100多年前,南丁格尔曾为护理工作写下过这样一句话:“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沿着南丁格尔走过的道路,姜小鹰,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教授,我省高等护理教育完整体系的开拓人,她在35年的职业生涯中,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更用仁者的博大胸怀感天动地。第43届国际南丁格尔奖,把奖章郑重地佩戴在了姜小鹰的胸前,在中国,从来没有一位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她,大医医心。

在自己眼里护理工作是她一生荣耀

8月26日晚上,福州国际航空港,候机大厅一角挤满了翘首以盼的人群。

当胸前佩戴南丁格尔奖章的姜小鹰稳健地走出候机大厅时,立刻就被蜂拥而至的鲜花、掌声以及欢呼的人群团团围住。在机场等待多时的省红十字会、省护理学会、福建医科大学的领导和代表纷纷上前表示祝贺。27日,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苏树林专门会见了姜小鹰。孙春兰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姜小鹰获得南丁格尔奖章表示祝贺,称赞她是“福建人民的骄傲”。

时值今日,当姜小鹰谈起8月2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时,她还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那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出席大会,并亲手为获奖者颁发奖章,姜小鹰感慨万千:“能见到总书记,脑子里总想着要说些什么。”在人民大会堂内,8名获奖者一一和总书记握手。因为纪律和时间的关系,她没办法多说什么,但“那一刻,是我30多年职业生涯中最幸福又最激动的时刻。因为,国际南丁格尔奖章是为了表彰世界各国‘在临床护理、公共卫生或护理教育方面做出表率,有开创性贡献者’而设立的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这是我一生的追求,是对我35年临床护理、护理教育职业生涯的最高褒奖”。

姜小鹰说,她曾不想当护士,最终当了个好护士;她曾不想当老师,最终当了个合格的老师,“我有过多次可以改行离开护理以及护理教育岗位的机会,但最终我挺住了,因为南丁格尔精神始终激励着我,我始终以护理为荣。”

在学生眼里她是亲切的“院长妈妈”

讲课、交流……姜小鹰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对她的采访只能见缝插针地进行着。“院长妈妈都是这么忙,她总是告诫我们,选择了护理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在等她的空隙间,学院的老师、同学总会告诉许多关于姜小鹰的故事,比如有几名男同学说当时刚考上大学,“就想毕业后要当护士,还是男护士,心里总会有些疙瘩。开学第一天,院长就来到我们宿舍,给我们讲她自己的经历,她对护理行业的热爱,对护理专业高等教育的热情,一下深深打动了我们,原来做男护士也很有前途。”在学生眼中,姜小鹰教学、科研时要求严厉,生活中却很慈祥,“遇到事找院长,肯定没错的,她是我们的‘院长妈妈’。”

“只有热爱护理这一行,才能做一名好护士。”在采访中,姜小鹰对获得南丁格尔奖章说得很少,她讲这个奖是替福建所有护理工作者和护理教育者拿的,“是对福建这几年护理专业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肯定。无论有没有拿这个奖,南丁格尔都是我的偶像,她的奉献精神,会激励着我为护理教育事业再做一点事。”

在同事眼里她是敬业的“白衣铁人”

穷山沟里飞出个白衣天使

“我和大家一样,曾有着自己的职业理想,由于母亲的哮喘病,萌发了我当一名医生的想法。”上世纪70年代初,姜小鹰随着父母,从福州下放到当时全省最贫困地区之一的周宁县,落户在离县城60多里山路的穷山沟里,“到农村后又见到身边农民缺医少药的痛苦后,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

宁德地区医院(福安)护士学校,是开启姜小鹰职业生涯的第一站。“1977年毕业时,我以所有课程总平均95分的成绩,被分配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工作,成为一名护士。”她记得,当时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是张瑾瑜,“后来她成为我们省第一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姜小鹰说,张瑾瑜主任工作兢兢业业,自己就把她当成目标。因为敬业,姜小鹰被同事们称为“白衣铁人”。

小护士竟能写出“大文章”

护士生涯刚刚起步,姜小鹰遇到了一位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姜小鹰说,那个年代,这种病不好治。突然有一天,病人当着母亲的面跳楼自杀了。这件事让姜小鹰十分震惊,“他母亲的哭声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我觉得作为一名护士,对病人心理、情绪的护理同样重要。”

由于工作突出,姜小鹰被留在手术室担任护士,1979年,在进行一次腹腔手术时,病人突发意外,呼吸、心跳骤然停止,姜小鹰协助医生投入了紧急抢救,三天三夜后病人才起死回生。对这次惊心动魄的抢救经历,姜小鹰感触颇深,她撰写了题为《一例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学术论文,并在当年召开的全国脏器功能衰竭及危重症护理学术会议上作报告。这在医院内引起了轰动,大家都很惊讶:“小护士竟能写出‘大文章’!”

1984年,我国刚恢复高等护理教育,姜小鹰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上海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学成归来,她帮助医院建立完善了一整套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和管理制度。

开拓我省护理教育完整体系

1988年,姜小鹰再次面临人生的转折,由于工作需要,她从医院调入福建医科大学从事护理学专业的教学,“我做护士已经得心应手,一下子被调去做老师,不仅舍不得,而且心里更没底。”姜小鹰说,更艰难的是,当时福建的护理高等教育刚起步,而且存在争议,“当时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有一种声音,护士不就是打针发药,没必要进行高等教育。”在护理专业面临取消的情况下,姜小鹰多方奔走呼吁,在她的努力和带领下,福建省高等护理教育发展迅速。

忙,成为姜小鹰工作常态,“每天工作十几二十个小时,几乎都是工作到凌晨才休息,甚至常常加班通宵。”在母亲因脑出血病重病危住院的8个多月,她白天坚持教学及管理工作,晚上陪护在母亲病床前仍在批改研究生、在职培训护士的论文及教学文件。

姜小鹰说,这些年她正在进行社区护理研究工作,将护理教学、社区护理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仅2010年,就有500余名护理学院学生和护理人员组成的30支志愿者团队参与社区护理工作中,受益群众2万余人。由她创建的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台江老年公寓”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至今已延续了17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