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今日关注·国内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人民日报昨起发“深化改革认识论”系列评论,首篇:《宁要微词,不要危机》
 

N人民日报

核心提示:

人民日报评论部昨日开始刊发“深化改革认识论”系列评论。开篇之作是《宁要微词,不要危机》,文章说,改革到今天,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总会引起一些非议: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改革,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革。然而,“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以下为评论原文(本报略有删节):

容易的改得差不多了,剩下难啃的“硬骨头”

自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有了更开阔的行进空间,也面临着“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挑战。

发展起来的问题、公平正义的焦虑、路径锁定的忧叹……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人们对改革的普遍关切,标注着30多年来以开放为先导的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

冲破思想藩篱、触动现实利益,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不同声音”。无论当年的联产承包、物价闯关、工资闯关,还是今天的官员财产公示、垄断行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

所不同的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域,改革越是向前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改革往往“稳妥”有余而“积极”不足

改革就会招惹是非,改革就是“自找麻烦”,改革也很难十全十美。30多年后,身处深水区和攻坚期,无论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改革总会引起一些非议: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改革,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革。对于改革者来说,认真听取民意,又不为流言所动,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

在改革进程中,可怕的不是反对声音的出现,而是一出现不同声音,改革就戛然而止。现实中,或是囿于既得利益的阻力,或是担心不可掌控的风险,或是陷入“不稳定幻象”,在一些人那里,改革的“渐进”逐渐退化为“不进”,“积极稳妥”往往变成了“稳妥”有余而“积极”不足。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改革久议不决,一些部门改革决而难行,一些领域改革行而难破,莫不与此有关。

一些大党大国的衰落,根在没有大刀阔斧的魄力

然而,“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纵观世界一些大党大国的衰落,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只有修修补补的机巧,没有大刀阔斧的魄力,最终因改革停滞而走入死胡同。对于当前各地各部门千头万绪的改革来说,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体制机制障碍,如果怕这怕那、趑趄不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甚至将问题矛盾击鼓传花,固然可以求得一时轻松、周全某些利益,但只能把问题拖延成历史问题,让危机跑在了改革前面,最终引发更多矛盾、酿成更大危机,甚至落入所谓“转型期陷阱”。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尤其要时刻警惕短期行为损害执政根基,防止局部利益左右发展方向,力避消极懈怠延误改革时机,所思所虑不独是当前社会的发展稳定,更有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治久安。面对全新的改革历史方位,当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视野,以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如此,我们就一定能把风险化解在当下,让发展乘势而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

中央近期关于改革的表态和部署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2011年9月中旬,温家宝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将继续推进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十七届六中全会举行,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

2011年11月14日,国务院召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出具体部署。

2012年2月3日至4日,温家宝到广东省考察,重提邓小平南巡讲话: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

2012年2月1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

2012年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强调,今年将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2012年2月22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本报记者 谢秋莲整理)

一叶知秋

向即得利益者 立即开战

本期主持 谢秋莲

作为中国的主旋律,“改革”已成各级政府的例行公事,但它已很久未像这半年多来这样频繁地被提及。

只是,中央和地方的改革举措虽然不断,公众的微词却不见少。一方面是因为原有的改革成果公平分配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新的改革有些流产,有些变形,有些尚未破题。

先易后难的思路,注定改革将进入深水区。如今,这个深水区已经到来。那潭深水并不是“平民的微词”或“部分人的乌托邦精神”,而是既得利益者——当初的部分改革先行者,利用其“优势话语权”,成为深化改革的最大障碍。

口号式的宣告已经很多,但若久无实质性行动,振奋的人心终会转成心灰意冷。人民日报关于改革的这篇评论,在各门户网站尚能获得数万甚至数十万用户的点评,或赞或批,说明公众尚未完全心灰意冷。为今之计,唯有抛弃修修补补的幻想,立即向既得利益者开战,才能真正化解危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