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8版:文化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绘画 福州出“彩”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绘画 福州出“彩”

蒋采苹的《筛月》可谓中国当下的“重彩”经典
林宜耕的“重彩”小品《戏曲人物》(之一)
邓春晖作品《自由飞翔》
朱进的“五色土”作品《风景》
 

N本报记者 郭大路

本报讯 一场延续20年的“新绘画”运动在中国画坛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把汉唐的颜色还给中国画”基本上可以概括出这场绘画改革的本质,对于天然矿物质颜料的使用和发掘正是绘画的特征。中央美院蒋采苹创制了“高温结晶颜料”,将使用该种材料的绘画命名为传统的“重彩画”,并努力创造填补中国画历来缺失的“色彩学”;中国美院的王雄飞成为“岩彩画”进入主流的领军人物,并试图推动它成为独立画种。

这场“古老”的新绘画运动也波及福州:蒋采苹的重彩画由福建师大任教的林宜耕“落地生根”;而最近,刚从杭州学成归来的邓春晖却是王雄飞门下的高足;其实,可值得一提的还有长居福州的画家朱进,他的“五色土”绘画,在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

林宜耕:14年“精耕细作”重彩

第一次用高温结晶颜料作画那年,林宜耕也刚好40岁。

1998年后,中国工笔画宗师级人物蒋采苹(时任中央美院工笔画室主任)受文化部教育司和科学技术司之聘,发起和主持了六届重彩画高级研究班教学,第一年就招收了四十多位高校教师,正是这一年,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师林宜耕成为首届重彩画高级研究班学生,拜在蒋采苹门下。

林宜耕1980年考入福建师大美院,选择的是国画专业,1984年,她以优秀成绩留校,此后一直任素描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她天天跑到仓山上渡市场写生,国画专业毕业后,工笔仍然是她多年不辍的创作方向。两方面的功力叠加,使得林宜耕的作品很快就脱颖而出,在强手如林的重彩高研班以《灯下少女》拿到铜奖,给蒋采苹留下了深刻印象。

几年前林宜耕的“戏曲人物”系列小品重新引起了工笔界的诸多关注,精谨细致的笔触,温润饱满的色彩,矿物颜料给她的绘画带来的“薄中见厚”的肌理和质感。“重彩高研班一下子打开了我的眼界”,林宜耕告诉记者,她这十年一直在研究矿物颜料绘画,还在师大美院开了“重彩课”,把自己的重彩创作和重彩教学研究编写成《工笔人物画技法》(2010年出版)。

5月16日,记者拨通蒋采苹的电话,年近八十的老人一听记者报出“福州”,立刻想起了她的学生林宜耕,“画得很好,就是病了几年,可惜。现在能开这门课,非常好,可以慢慢来。”

早在1989年,蒋采苹在日本考察,就发现日本画家使用的矿石颜料(天然岩绘具)绘画,正是从中国汉唐时代传过去的,回来后,她决心挖掘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1993年春,蒋采苹试制出人造矿石颜料的结晶体。1994年,她在国家专利局申请发明专利时,将其定名为“高温结晶颜料”,林宜耕创作使用的,正是蒋采苹出品的颜料。为区别于日本的“岩绘”,蒋采苹将使用这种颜料的创作,命名为传统的“重彩画”。

老人告诉记者,这种画在中国古已有之,“我是传统派,所以我们叫重彩画,台湾那边叫‘胶彩画’,2009年我去台湾学术访问,他们很乐意与大陆统一用名,之后他们也跟我们统称为‘重彩画’。”

记者告诉她,下个月初,保利2012年春拍将在京举槌,山水画大师李可染代表作《万山红遍》(作品)估价2.8亿元。蒋采苹说,《万山红遍》作品中的红树和红山全是用矿物颜料中的朱砂画的。按老人的估计,“是薄中见厚的画法,顶多用一二两的朱砂,不要以为很贵,折算起来也就一两百的成本”。但用矿物色绘画的结果与化学颜料大不一样,1964年至今,半个世纪过去了,那朱砂色仍艳丽如昨。看来,矿物绘画的升值潜力是相当广阔的。

邓春晖:投资10万学岩彩

40岁的邓春晖在别人看来已经活得“很稳妥”:一份稳定但收入不多的乡村中学教职;一座十多年前买下的自住楼房,有一整层辟为工作室;还有些业余做工艺品设计攒下的积蓄,以及20年间攒下的十来个各级书画篆刻的小奖项。但内心里还不免自问:一辈子,就这样了吗?

40岁来临前,邓春晖跑了一趟中国美院,挤进了王雄飞主持的岩彩画研究班,在紧张的听课和研究之外,跟从王雄飞行走了约7万公里进行采风创作——那是2011年,他的岩彩画毕业作品《记忆》在《东方华彩——全国岩彩画展》上拿了铜奖,规格不过4平方尺大小的画作,被山西艺术品藏家以3万元价格收藏。

在记者面前,这位“40岁先生”讲起了一年多“学生”生涯里欢乐的笑话,比如,为了省下生活费用,一个40岁的男人还跟人合租不到20平方米的单间民房;在山西采风,一路捡石头,捡了一万公里,足足有40公斤拖回杭州时,装石头的密码箱终于啪的一声断了手柄。

那些石头,都是他现在作画的颜料,敲碎,磨成粉状,调上胶液,然后在亚麻纸上绘画,这是40岁的邓春晖最近一年的工作。以来自天然的矿物质颜料作画,是近20年来大陆美术界渐成气候的新绘画趋势。邓春晖自觉投身了这场“运动”。

不过,用矿物质颜料作画并非自今日始,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学科带头人王雄飞教授告诉记者,在180年前,当世界上还没有化学颜料时,全世界都以矿物颜料作画,比如中国,在敦煌、在新疆龟兹、在山西永乐宫等地,至今还留存以矿物颜料绘制的大量精美壁画。在中国,人们把自元代以后水墨和工笔画统称为“中国画”。而唐宋之前的重彩画技,却流传到日本,被命名为“岩绘”,发展成“日本画”,作为日本的国粹。20世纪90年代,一批中国画家到日本学习岩彩画,回来后就投入于岩彩画复兴、开拓工作。王雄飞就是其中一位,他于1996年正式以“岩彩画”一词命名大陆的矿物颜料绘画,“凡是用胶液做媒剂,调入矿物质颜料,所画出来的作品都称为岩彩画”,以区别于日本的“岩绘”和国内习惯上认知的中国画,并且参与和主持了17届由文化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主办的中国重彩岩彩画高级研究班的教学。

王雄飞说,创作岩彩画并不容易,必须研究过中国画和西洋画,因为传统的中国画理论中没有色彩学这一块,懂得西洋画,才了解色彩的关系和构成,具备造型能力,而了解中国画,才能运用综合绘画能力将岩彩画转换成中国绘画的风格,所以真正把岩彩画做好的画家是非常牛的,你们福州的邓春晖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岩彩画学科带头人的评价令人对福州的岩彩画未来刮目相看,不过,事实上,在福州,邓春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前面的,其实还大有其人。

朱进:我的“五色土”没有成本

朱进1959年生于重庆,1986年后,他一直长居福建,1996年至今任福建省艺术馆油画工作室专职画家。算起来,在福州也有20年了。他和太太陈子,是福建画坛著名的画坛伉俪。

陈子专攻工笔画,其实也算蒋采苹的学生。朱进却“通吃四方”:他从1993年起就参加过多届中国油画双年展,2001年的全国首届重彩画大展有他的份,而这几年岩彩画圈也频频邀请他参加岩彩画展——朱进说,艺术就是艺术,架上这一块,大家比造诣,我对门派画种不太看重,无所谓圈子。

实际上,使朱进独树一帜的,却是他1993年开始创作的“五色土绘画”。他的颜料就是从我们脚下的泥土中采集

淘洗而来的。朱进告诉本报记者,“省画院旁就是福州日报和福州晚报吧,当年那里挖地建大楼的时候,我看那地基的红土颜色好,取了足足两年的土,后来福州四处种草坪,有黄的红的土,我也取来用,其实各地的土都能用,所以我走到每个地方,都带个塑料袋——土是取之不尽的,带回家淘洗,分颗粒,沉淀后的泥浆晒干了就是颜料。所以我不考虑成本,土这个东西,不存在成本。”

朱进的土绘画作温暖浑厚,这几年越来越受到欢迎,价格也不断上涨,连一向挑剔的记者也夸他“最近的《风景》系列看起来很舒服,前段的《大虫》系列也挺不错”,朱进答说,“可能是老了,不像年轻时那么尖锐,风格上要静一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