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3版:莆田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六旬夫妻带残疾儿街边搭棚住了六年
村里来贼总“惦记”鸡鸭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5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旬夫妻带残疾儿街边搭棚住了六年
当地居委会称,这对夫妻不满拆迁条件,不愿住进临时过渡房
老人披着雨衣,坐在狭小的棚屋内
这就是林某华一家三口平时栖身的棚屋
 

N本报记者 蔡学伟 实习生 黄楚楚 文/图

本报讯 莆田城区东园路附近的龙坡北街,有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带着20多岁的脑残疾儿子,在路旁的店面前搭了个简易棚,作为自己临时的家。6年来,棚屋一次次挪窝,他们不断地“搬家”。

为何他们要在街边栖身6年?当地居委会昨日对记者表示,这对夫妻不满拆迁条件,不愿住进开发商提供的60多平方米的临时过渡房。居委会多次与其进行沟通,希望他不要采取这种过激的行为,尽快与开发商达成协议,但林某华却始终态度坚决。居委会目前也没有具体的方法改变其栖身街边的现状。

新店面马上就开张 老人又要挪窝

记者在现场看到,位于龙坡北街一排大门紧闭的店门前,搭着一个高约1.4米,占地面积约五六平方米的小棚屋,棚屋的外墙是用木板片和纸皮胡乱搭成的,棚屋内的地板上放着一张草席,四周堆满了各种杂物,一个老人身披一件雨衣,坐在草席的中央。

老人告诉记者,他叫林某华,今年60多岁,是英龙居委会人。此前房子就位于其所搭棚屋的对面,6年前该片区整体拆迁,他和开发商由于拆迁条件没有谈好,房子随后被强拆,他便和妻子带着20多岁患有头脑疾病的儿子开始了街边搭棚栖身的生活,平时一家人就挤在不到6平方米的棚屋里。

“棚屋会漏雨,只好披雨衣。”林某华告诉记者,这6年来,他不断地“搬家”。由于原先栖身的一些地方渐渐都成了闹市区,所以他只能将棚屋一次次从那些地方挪到人少的地方。两年前他搬到现在的位置,可这里的店面屋檐不够大,根本遮不住棚屋,因此每次下雨,棚屋都会进水,他和家人即使呆在棚屋里,都要穿上雨衣,这几天又下起了雨,他不得不又披起了雨衣。

当记者询问,这么长时间了,开发商为何迟迟没有给予安置时,老人只是一个劲地抹眼泪,却一句话也不肯说。一位经过此地的老大娘告诉记者,这家人很可怜,一家三口就挤在这么一个棚屋里,已经很多年了。最近老人栖身的店面听说就要开门营业了,届时他们一家人不知道又要搬到哪去了。

居委会:老人一家有低保 还有退休金

林某华真的是因为没有达成拆迁协议,被强拆房子后而栖身街边吗?正当记者准备离开棚屋时,几位在棚屋附近的知情居民悄悄告诉记者,林某华一家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没有房子住,而是想以这种方式引起他人的关注,为他们争取更优厚的补偿创造条件。

为了证实这几位居民的说法,记者随后来到林某华所属的英龙居委会了解情况。该居委会支部书记宋飞鹤告诉记者,林某华的确是因为想争取更多的补偿条件才在街边搭棚住的。几年前,由于没有达成协议,林某华的房子被强拆后,开发商就为其提供了一套面积60多平方米的临时过渡房给其居住,但林某华一家人却坚持不住在过渡房内,而宁愿在路边搭盖棚屋。

宋飞鹤说,林某华原来的房子是属于他和两个兄弟的,拆迁工作开始后,他的两个兄弟都接受了开发商的补偿条件,随后也按约定各领到了一套补偿房,只有林某华一直坚持要获得被拆面积几倍以上的补偿面积才肯在拆迁协议上签字。这个要求,开发商不接受。

随后,在征得政府相关部门的同意后,林某华的房子最终被强拆。房子被拆后,考虑到其实际困难,开发商在进一步与其协商的基础上,先行提供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临时过渡房给林某华一家居住,英龙社区也给其一家解决了低保问题,但林某华一家仍坚持在路边搭棚居住。

宋飞鹤表示,按林某华的收入条件,他根本不必这样,因为他们一家除每个月可领到720元的低保外,夫妻两人都有退休金,完全可以自己在外租房居住,况且还有60多平方米的过渡房闲置着。为了改变林某华一家的生存现状,居委会多次与其沟通,希望他不要采取这种过激的行为,尽快与开发商达成协议。但林某华态度坚决,居委会目前也没有具体的方法改变现在这样的情况。

感谢唐先生拨打本报热线968111提供线索,奖励80元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