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0版:今日海都网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这些南街记忆 你可能从未听过
捐精买房不现实最多买部iPhone5
围观团
宝宝画鸟类明星 鸟语林门票相送
“最萌警犬”走红微博
“哈利波特”演其他片子是啥样?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9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些南街记忆 你可能从未听过
一位64岁的老福州,向@海峡都市报发起的#南街故事#征文活动投稿,讲述了属于50、60年代的南街记忆
 

由@海峡都市报发起的#南街故事#陆续收到了许多读者和网友的私信。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昨日,一位已经64岁的老读者,通过微博向我们讲述了几个属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南街故事,这些故事在网上几乎不见踪迹,却依旧不禁让人向往起那个年代的朴实与精彩。

南街终于要拆迁了,虽是时代潮流,但老街上的老店还是留下不少回味记忆。今怀着同样的心情,也来搜索记忆中的老店号。我今年64岁,自幼生活于南街,追忆的时段为解放初至“文革”前,亲身所见所闻。

南街的老店号提供的商品与服务无一不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方便快捷,人际和谐,让人常怀思念,下面这三家不能不记起。

“味和”饭店:位于黄巷口与塔巷口之间(其后成海味馆场所),是一家综合大型的宴饮店家。可承办婚宴、寿宴、聚会酒席。其日常饭菜、糕点,口味也极其正宗地道,其中精制的烧麦,名不虚传,不但是享用的美食,还可作为探访亲友时的馈赠礼品(旧时访客有赠送点心糖果的习俗)。味和的后厨与笔者的居家仅一墙之隔,所有的美味都能闻到,尤其是那卤货起锅之际,也是令人垂涎之时。南街一带说起饭馆,首选就是味和,当时是经济宽裕人家常光顾的饭店。

“碧蘭亭”饭店:位于黄巷口,距“味和”不足五十步之遥,经营糍粿点心,是典型的福州特色的早点店家。品种有虾酥、海蛎饼、油条、年糕、安南粿、绿豆糕、浮油糍、马耳、九重粿、发糕、锅边、卤面、炒面、炒粉、豆浆、咸粥、甜粥等,不一而足。顾客入座,桌面已摆下数个盘子,盛满各色糕点,但拣中意的享用。事毕,呼叫伙计来结账,伙计一眼扫过桌面,便知吃了多少,旋即报出金额。

“德康”京果店:位于吉庇路口,后期儿童商店那个位置。经营南北干货、糖酒食杂,是南街最大的食杂店。笔者孩童时常到德康买食糖、买素烩。这素烩当今已不可见,上年纪的福州人尚有记忆。实际上就是一份杂烩汤的原料,伙计熟练打包成元宝形,贴一块红纸,细绳捆扎,顾客提走,酷似一份礼品。这原料中有香菇、金针、山东粉、干肉皮、目鱼干、腐竹等。居家百姓年节之际必不可少的一道汤,平时也不常有。印象中,当时的老板精明而守分际,如果在其店内购物,计价时有毫厘之利亏了顾客,店家会以三两粒蜜饯橄榄找付给顾客,童叟无欺,这不失为买卖交易中的一段美谈。

本文所述三家老店号应该算得上当时南街一带大腕级商铺,此前的回忆文章鲜少见到提及。今天在此做一补遗,让老字号在人们的记忆中再次被回味。

@老本6688

征集令

你和南街也有故事吗?南街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只要南街曾经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你都可以向我们投稿,稿件字数不限,三四百字即可,最好附上图片。关注并私信@海峡都市报新浪微博即可投稿,我们将择优见报,见报者可获得40~60元不等的稿费。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