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6版:莆田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妈祖比干本是一家
林氏三大派牛人真不少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1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妈祖比干本是一家
莆田林氏绵延2000多年,后裔还曾两度称帝
荔城区西天尾龙山的林氏九牧祖祠,堂上供奉着林氏九牧先祖壁画
唐九牧林长房、刺史林苇手迹“乌山”石碑
 

N本报记者 黄凌燕 王钊 文/图

核心提示:按照汉字结构,双木并立为林。按照当今人口数量排序,林姓居全国第17位,福建第2位,也是莆田第二大姓。莆阳(即莆田和仙游)林氏3大支系包括九牧林、金紫林和阙下林。林氏家族不仅出过妈祖林默娘、“三一教”教祖林龙江两位圣人,后裔还曾两度称帝。

商朝重臣比干为林氏始祖

在莆田,但凡对姓氏有研究的林氏族人,都会自称是商朝比干的后人。比干是公元前1100年以前的人物,他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后裔,与林氏有什么关系?

莆田市姓氏研究会秘书长林春德告诉记者,比干是纣王的叔父,他犯颜直谏,终遭纣王挖心。当时比干夫人与儿子泉,避难藏匿在长林石室中。周武王灭纣后,终于找到比干的儿子泉,封为大夫,赐姓为“林”,名为坚。这就是中华林氏的由来。林坚的封地在今天的河南,古代地处黄河以西,称为“西河”。

入莆始祖由江苏迁来

西汉时期,林氏家族渡过黄河,开始向山东济南迁徙。到了西晋,济南林氏家族一支往四川成都迁徙,一支往江苏徐州迁徙。迁至江苏的林禄在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年),奉命持符节守晋安,也就是今日的福建省。入闽始祖林禄继比干、林坚后,树立起第三块里程碑,开创了林氏家族在东南沿海的发展史。

林禄的第4代曾孙林格,在东晋宁康元年(373年),定居今天的城厢区霞林棠坡,成为入莆始祖。时至今日,莆阳林氏人口发展到442649人,3大支系中,九牧林主要分布在荔城区和城厢区及涵江区大洋、庄边、新县、白沙等地。金紫林主要分布在埭头、平海、北高及黄石一带,阙下林分布在东庄和新度。

“周世宗”也是林氏后裔

莆田林氏的后裔,还曾在历史上短暂地称过帝。原来南朝陈时,居住在莆田北螺(今莆田西天尾镇林峰村)的林英迁居今江西景德镇市波阳县,生子林士弘。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林士弘随同乡率众起义,任为大将军,在鄱阳湖大败隋军。后来,林士弘称帝,国号“楚”,定都豫章,年号太平。一度据有今广州的广大地区。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林士弘战败投降,后退守到今江西安福东南山洞,不久就病死了。

林士弘的楚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7年。楚国消亡后,林士弘的家族逃匿在浙江杭州山中,改姓为“柴”,后裔迁居今河北省邢台县西南。史上赫赫有名的“周世宗”柴荣即是林士弘后裔,他安顿流亡农民,减免苛捐杂税,惩治贪官污吏,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为后来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959年,柴荣病逝,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成为后周恭帝。960年年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得江山,建立宋朝。柴(林)氏先后只做了5年的皇帝。

唐九牧林走出两圣人

除了在历史上出现两位皇帝,莆田林氏还有两位圣人载入史册。林家的两位圣人分别是妈祖林默娘和“三一教”教祖林龙江,他们都是九牧林的后裔。

在荔城区西天尾龙山,至今还有一座建设于唐代的林氏九牧祖祠。祖祠大门正中嵌着明成化进士周瑛书写的“九牧祖祠”石额,左右悬挂着“一门九刺史,三代五廷魁”堂联。堂上供奉的是林氏九牧先祖壁画。

唐中早期是林氏家族发展最鼎盛时期。这源于林披九个儿子,个个担任刺史,被誉为“唐九牧”。九个兄弟分别在全国各地担任刺史已经很有意思,更为稀奇的是,九兄弟去世后,仍然归葬一丘。

九牧长房林苇是福建早期的书法家,他留在“九牧祖祠”的三块石刻“乌山”、“种槐”、“砚泉”让人叹为观止。林苇这一支系,子孙最为昌盛。他的二十五世孙林龙江,在明嘉靖年间创立了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学说,扬名中外,被称为“三一教”教祖。

林家另一位圣人妈祖女神林默娘是九牧六房林蕴的后人。林蕴不仅是福建早期杰出的书法家,白居易为他写的诗,还记载在《兴化府志》上。唐宝历二年(826年),71岁的林蕴被人诬告,流放到海南岛,途中不幸病逝。那么,出生在西天尾,生活在京城,遭贬去海南岛,去世葬在西天尾的林蕴,看似与湄洲岛的妈祖毫无关系,为何说是妈祖的先祖呢?

《西河林氏族谱》揭开了谜底。原来林蕴的第四世孙林保吉是林默娘的曾祖父。宋建隆元年(960年),林默娘在林家出生,这位渔家女子救苦救难,被海峡两岸民众奉为“天上圣母”。

【林姓图腾注解】:林姓是东夷一支称林方,南迁后称“郴”。林义与曹近似,“木”是建木,也就是天杆圭表,又名扶桑,扶木。二建木并立为林,“林”下为天齐坛台(渐台)。林姓是风姓别支,又作梵。商末比干之子避难长林山得姓。

征集令

姓氏文物欢迎提供

考虑十大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本报提供968111热线,与市民展开互动。如果您是陈、林、黄、郑、吴、李、张、蔡、王、刘姓的后人,有关于本姓的重要发现、重要史料和文物,请把线索提供给我们。如果您有关于姓氏的未解之谜,也请与我们联系,记者将联系姓氏研究会及各姓氏源流委员会的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