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2版:热点联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德车门一侧可沉降方便乘客上下车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3年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车门一侧可沉降方便乘客上下车

吴伟菁
周大卫
▲德国公交车车门一侧可沉降,方便乘客上下车/周大卫拍摄
周夏菁
日本候车亭里的指示牌灯亮时,就表示公车快到站了/周夏菁拍摄
 

N本期策划撰稿 毛慧娟 谢秋玲

福州14岁中学生被公交车碾断左脚,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不免令人深思该如何避免悲剧发生。反观国外,在德国、日本和芬兰,不仅乘客上车秩序良好,而且公交车以及站台也不乏人性化的设置。

芬兰公车过站招手才停司机紧贴站台停车

讲述人:吴伟菁

籍贯:福建厦门

现居:芬兰赫尔辛基

简介:来此留学一年半,学食品,到过16个国家

芬兰是个相当环保的国家,大部分人都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对像我们这种穷学生来说,上学最方便最便宜的当然就是乘公交。因为芬兰人口比较少,所以公交车招手才停。

乘客在车站等车的时候,远远看到车来了一定要招手,否则公交车不会停下,也不会靠近站台,照着正常路线往前开。一般看到招手以后,司机才会在靠近站台大概10米左右打开转向灯,开始减速。只有乘客在公交车靠近车站的时候突然招手,公交车才会“急刹车”。乘客们都是在公交站台上等车,很少会有人跑到车道上去。正常情况下,公交车司机都会紧贴台阶停下,以便行人上车。公交车和站台缝隙很小,推童车的妈妈们可以从后面推车上去。

芬兰气候比较寒冷,道路大半时间都有积雪。因此所有开车的人都会相当警惕。不论是什么车,路过斑马线,一定都会减速,让行人先走。在芬兰,很少见到减速带这个东西。虽然雪地路滑,但是雪地让司机在心中设立了减速带。

德国弱势群体享“特权”司机乘客主动帮忙

讲述人:周大卫

籍贯:福建沙县

现居:德国鲁尔区

简介:留德三年,期间常常利用闲暇时间兼职导游翻译,足迹遍及欧洲许多国家

初来德国时,我十分惊讶地发现,怎么满街跑的公交车都镶着奔驰标志,而且公交车都是守着时间来的。渐渐的,我才了解到,虽然德国是一个汽车王国,驾驭者的天堂,但由于它的公交系统十分便利发达,所以即便家家户户有车,选择出行时,他们也会常常考虑公交车、地铁还有火车等。

我是一个无车族,几乎每天都依赖公交车和地铁。这让我切身体验了公共交通系统的人性化,还有对细节的追求。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有些没有站台的地方,公交车本身还有个技术,可以让车门一侧的车身整体下降,这样方便每位乘客上下车。除此之外,弱势群体享有“特权”。每每有残疾人坐着轮椅要上车,总有司机或者乘客下车,为他们拉下车门后的踏板与地面对接,接着推着轮椅上车。车厢中间有一块空出的地方,用于停放婴儿车、轮椅、自行车等。

德国公交车司机的技术也是让人瞠目,在入站时让车紧紧贴着站台的台阶开入。不过即使他们的技术再好,他们在出入站台时都会减慢速度,行驶时车上的速度控制装置也会将时速控制在60公里左右。

(周大卫)

日本车站设有提示系统灯亮表示车快来了

讲述人:周夏菁

籍贯:福建霞浦

现居:日本静冈

简介:到日本留学,至今已三年半,喜欢到日本的各种传统活动中凑热闹

在日本生活了快四年,除了自行车以外,使用频度最高的应该是公共汽车了。日本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小汽车,所以搭乘公共汽车的据我观察是以老年人和学生居多。除了大城市之外,其他的城市公交车都不挤,几乎都是有位子坐的。

在日本坐公交车很方便,每条路线都会把停靠站以及所需费用标示出来。时刻表分为平日以及周末节假日两种时间,公交车的到站时间都非常精准,最大误差不会超过5分钟。我只遇到一次迟到15分钟的,一上车司机就通过车内麦克风向我们道歉,原来是司机的身体突发不适。到了下一站,司机又开始道歉。于是,从我上车到下车,听见司机道歉了20多遍。日本公交车的准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只要计算好自己到车站所需的时间就可以了。在等车的时候,大家也都会很自觉地按照先后顺序排队。到目前为止,我从来没遇到过乘客跑到车道的情况。

日本候车亭的车牌上设有提示系统,灯亮的话,就表示有车马上就要来了。为了防止事故,车内随处可见标语。例如“请在门打开之后再从座位上站起来”“运行中移动座位是危险的”。要到站的时候司机也会提醒要下车的人,等车完全停了再站起来下车。

(周夏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