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4版:民生/街巷
3上一版  下一版4
 
提问堪比央视 小记者问蒙市民
老妈学厨艺留住儿子胃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5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请问你怎么看鼓楼?”“你觉得幸福吗?”“你觉得鼓楼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提问堪比央视 小记者问蒙市民

两个小记者采访前来接孩子的家长
 

N栏目主持 廖庆升 毛朝青

“请问你怎么看鼓楼?”

“你觉得幸福吗?”

“你觉得鼓楼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这是福州鼓楼西峰小学六年级的珊珊和阿智(化名)精心准备的采访提纲,他们的班刊《青苹果周报》下周一要做《走进幸福鼓楼》的专题,这两位班刊小记者准备采访路人。结果,这三个问题把“采访对象”直接问蒙了。

珊珊设计的这几个问题,在她看来,都有最佳答案。比如第一个问题,受访对象可以把鼓楼好好夸奖一番;第二个问题,可以讲述自己的幸福生活;第三个问题,则起到补充的作用。然而,在西湖周边的几个社区里,珊珊和阿智遇到了困难。

他们把问题抛给第一个采访对象时,那个年轻人瞪大眼睛,想了好一会儿,然后摇了摇头,说了句“不知道怎么回答啊”,就转身离开了。

接下去的三个人,反应和第一个很接近,不是敷衍几句,就是以忙或不懂为由,拒绝了他们的采访。而上了年纪的街坊,碰到他们提问,虽愿意多说几句,但得聊好一会家常,才让他们离开。

面对并不顺利的采访,两位小记者归结了原因,原来,也不是什么人都会配合记者。

5月6日下午放学后,他们俩依旧上街采访,问题不变,不过采访对象却悄悄改变了。两人把对象都锁定在中老年人身上。“老人好说话,能问到东西。”珊珊对主持人这么说。当天,共采访了九个人,都是年龄稍大的中老年人。

回到家后,珊珊把两天来采访对象回答的答案整理出来。

“准备以什么样的方式把稿子呈现出来呢?”面对主持人的问题,珊珊回答道:“我把题目作为大标题,在下面把所有人的回答一一罗列上去,不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吗?”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