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发展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3年1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发展
以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为原则,制定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培育交易平台和中介服务体系,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
 

十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建设和谐福建

关键词:社会治理

培育多元社会治理主体

54.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统筹社会治理全局,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系统运用经济调解、行政管理、法律规范、道德约束、心理疏导等多种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培育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健全社会综合治理格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协商治理的矛盾调解机制,运用网络媒体等新型方式,拓展群众利益诉求和协商渠道。构建源头治理体系,实现关口前移。推行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统筹网格资源,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55.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积极稳妥地向社会组织转移部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中的技术性、事务性、辅助性职能。建立以政府采购、定向委托等多元化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新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养老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实行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和评估制度。建设公正透明的社会组织运行监督制度。支持和发展志愿者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闽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

56.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依托省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构建全省集中统一的法人与自然人信用信息系统及查询平台,提高信用信息的归集、应用水平。完善信用信息使用制度,形成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推进信用服务市场和产业发展,改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

关键词:化解社会矛盾

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

57.创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在征地拆迁、医患纠纷、劳资纠纷、环境污染等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创新多元调解机制。推广和谐征迁工作法和工程建设领域标准化管理。改革行政复议体制机制,推行行政复议委员会和集中复议权制度,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

深化信访机制改革,完善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继续推进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创新,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拓宽社情民意发表渠道,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

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探索培育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创新法律大服务平台,提升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基础性、大众性、公益性的法律服务机制。

关键词:公共安全

健全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

58.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机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完善食品、医药、饮水、交通等民生领域的检验监测等技术监督机制。健全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完善公共安全应急救援机制。

推动平安福建建设,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信息安全。完善我省国家安全体制,保障国家安全。

59.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省级层面建立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等机制。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和规划纲要编制,促进力量体系、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人才培养、通用保障、特色文化、平安社会创建等深度融合。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应急力量体系建设、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政策制度、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等机制衔接,落实平时征用和战时动员法规制度。

十五、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发展,建设美丽福建

关键词:生态保护

限制开发区域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60.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61.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和实施国家公园体制。实施更加严格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环境准入标准,构建以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点,以点状分布的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全省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合理确定生态红线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企业、社区和个人在生态红线区域生态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技术支撑体系和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实行限制性措施。对限制开发区域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关键词:生态补偿

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受益地区生态补偿出资标准

62.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财力支持机制,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受益地区生态补偿出资标准,加大对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制定重点流域生态补偿管理办法,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健全分类补偿与分档补助相结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健全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湿地、海洋、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开展节能量、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探索开展二氧化碳总量控制及碳排放权交易,研究开展碳金融试点,完善绿色信贷、保险政策,培育交易平台和中介服务体系,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健全环保市场,发展壮大环保产业。建立健全绿色建筑发展激励机制。

63.健全生态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严格落实土地复垦制度。完善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准入和监管制度。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环保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六、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关键词:决策部署

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

64.强化党委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全省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中央要求,省里建立相应的改革领导机制,抓好涉及全省重大改革措施的组织实施和监督落实。各级党委一把手要承担起抓改革的领导责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研究制定具体改革举措并落到实处。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完善党建工作机制,落实“一定三有”政策、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投身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干部选拔

打破干部部门化,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区交流

65.营造有利于干部培养和人才集聚的体制环境。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和干部考察识别的责任,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促进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质量。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合理使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

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加大干部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区交流力度。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干部,严格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适当降低艰苦落后地区招录公务员门槛。

健全人才向基层、艰苦地区和艰苦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用好省内现有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实施海纳百川人才集聚计划,吸引境内外优秀人才到福建创业发展。

66.突出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积极开展重大改革试点,及时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以点带面作用。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进一步营造大胆试、大胆闯,鼓励改革、宽容失误的社会环境。

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进一步开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