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8版:消费/财智
3上一版  下一版4
 
银行版“余额宝”涌现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各种“宝”大量吸金,银行不“淡定”了
银行版“余额宝”涌现

 

N本报记者 刘龙海

互联网各种“宝”的出现,产生了“鲇鱼效应”,让现金管理工具这个市场不再平静。

去年以来,余额宝、活期宝、现金宝等各种互联网“理财神器”被推出后,呈现出巨大的吸金能力。面对这个局面,银行坐不住了,也争相推出银行版“余额宝”产品,接招互联网各种“宝”的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各种“宝”产生的“鲇鱼效应”还将继续发酵,进一步激活金融市场的创新能力。

各种“宝”唤醒沉睡资金

一直以来,不少资金作为活期存款沉睡在银行账户中。

去年6月,余额宝的出现,点燃了人们盘活活期存款的热情。

余额宝上线不到6天,用户数已突破100万,此后,用户数继续不断攀升,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余额宝巨大的吸金能力,让一些嗅觉敏锐的互联网商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也开始在这方面开疆扩土,活期宝、现金、零钱宝、易付宝等各种“宝”如雨后春笋般在互联网上涌现出来。

互联网的各种“宝”门槛低,1元起就可以存入,资金进出十分方便,赎回T+0到账,收益率堪比原来基金公司推出的货币基金。各种“宝”的优势,让许多人将手中的现金转入到各种“宝”中,以获取比活期存款更高的收益率。

央行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存款减少9402亿元。而在去年同期,存款净新增7499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以上情形的出现,和互联网上各类“宝”的推出有一定的关系。

各类“宝”的吸金能力,从余额宝的规模就可见一斑。1月15日,余额宝宣布规模突破2500亿元,2月14日又宣布规模达到4000亿元,1个月就增加了1500亿元。

银行升级现金管理产品

事实上,银行很早就推出了T+0理财产品,理财资金也可随时进出。

然而,银行T+0理财产品的火热程度远逊于各类“宝”。银行T+0理财产品自身的两个因素影响了其进一步发展:其一,门槛较高,该类产品的投资起点要5万元起;其二,它的收益率并不高。

各种“宝”的出现,明显让银行感到压力。“余额宝、理财通等各种‘宝’推出后,一些客户都将一些闲置资金转到这些账户中。”多位受访的银行理财师称。

面对各种“宝”的挑战,银行开始出手,学习互联网精神,推出银行版余额宝,升级现金管理产品。

目前,包括工行、中行、交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已推出银行版余额宝理财产品。据了解,目前建行也正在筹备代销渠道T+0业务的上线,另有多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正与易方达、广发等基金公司接触。

银行版余额宝类似余额宝的运作模式——最少1分钱可购买,0手续费,每日获得收益,赎回T+0到账,资金进出更加灵活。

银行未来的转型之路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多家银行虽然推出了银行版余额宝,但不少人却不知道银行推出了此类产品。

银行版余额宝如此“默默无闻”,和银行的推广态度有关,多数银行选择低调推广,没有主动向客户推荐。

银行版余额宝理财产品并不好找,产品页面多隐藏在银行首页的子页面,直接搜索关键词也无法找到产品页面的链接。以一家国有银行的产品为例,在该银行的官网首页找不到产品的相关宣传信息,需先登录该行的网银,选择电子支付下的理财直付,开通理财直付后才可购买。

“大力推广银行版余额宝理财产品,当大量客户接受后,将影响到银行的存款。”一位业内人士道出了银行如此低调的原因。

垫资是银行低调推广银行版余额宝理财产品的又一个原因。实行赎回T+0到账后,要保证T+0到账的实现,要有“垫资”这一操作流程。如果垫资行为由银行负责,将占用银行的资金,从而影响到资金用途。

以上人士指出,银行开始学习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手法,这值得肯定,但银行的转型应该走得更远,不能只停留在模仿互联网的产品,要确实以客户为中心,寻求真正的系统外增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