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4版:城事/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闽派书画“梦之队”明起亮相榕城
泰宁:丹山碧水流古韵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6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泰宁:丹山碧水流古韵

泰宁城区兼具古朴与现代气息
成片的原始风貌古民居得以保留
 

N海都记者 张志宏 黄启鹏 文/图

海都讯 这是一座因水而生的古韵十足的小城。

灵秀蜿蜒的富屯溪穿城而过,城郊的大金湖演绎着“丹山碧水”的传奇,加上著名的“一鱼多吃”饕餮盛宴,引得四面游客食客纷拥而至,成就了这个山区小县。

如今,泰宁创下了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佳魅力名镇、AAAA级旅游区等10多个世界级、国家级旅游品牌,游客接待量接近常住人口的15倍,而且还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递增,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已经占全县GDP的1/3。近日,海都记者来到泰宁,在灵秀山水间,感受她的独特魅力。

古韵民风 令人时空穿梭

在城区漫步,满目黑瓦马头墙,与坐落在城中的尚书第、世德堂等古建筑群交相辉映,古韵流淌。这种被称为“杉阳明韵”的建筑风格,有点像徽派,却另有种说不出的独特韵味。

当地人会很自豪地跟你聊起,这一手笔源自一位住建部专家,融合了闽北青砖灰瓦马头墙山墙,闽北木结构民居的吊脚挑廊,木结构的檐廊店铺和近代骑楼商业街的风格。难得的是,历届的泰宁主官,始终按照“粉墙、黛瓦、坡顶、翘角、马头墙”的建筑原则,确定新房建设和旧房改造,硬是打造出一座“江南名城”。

泰宁好,不仅是这古朴典雅与现代气息糅杂的建筑,还因为与生俱来的灵秀山水。泰宁城区绿化覆盖率居全省县级第一。一条富屯溪穿城而过,两岸都是绿草如茵的河滨公园。还修了亲水步道、自行车道等,常有年轻男女骑着单车,穿行在天然氧吧,这种宜居配置,即便在城市里也不多见。

富屯溪上有一座廊桥,连接新老城区。虽然是近年来新建的水泥桥,但桥上木制屋檐古朴厚重,每天傍晚,老人小孩都会来到廊桥上,倚靠着栏杆说说笑笑,伴着富屯溪的清风,望着两侧古建筑上LED夜景灯璀璨,一种穿梭时空的感觉油然而生。

一个故事 留下一片古城

泰宁老城保留了成区域的原始风貌古民居,这让很多满是新楼、“千篇一律”的县市羡慕不已。这还得从18年前的一段故事说起,泰宁走旅游的道路,也是因此而起。

泰宁旅游局局长江茂求说,18年前,一位北京古建筑研究所的所长慕名前来尚书第参观,意外发现在尚书第外的成片古民居也非常精巧,当时就建议进行整体保留。后来这位所长还特地请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大家都对保存如此完整的大规模古建筑群赞叹不已。这让当时泰宁县的领导下了决心,以尚书第为核心,从原来的5000平方保护区扩展到12万平方米。以立法的手段和形式,对古城的大部分建筑物进行保护。

如今,泰宁将城区也作为景区来建设,县城楼房很少超过6层。老城居民和工业多数迁出,然后腾出手来对老建筑进行修缮和功能性改善,引进字画、古玩、茶艺等行业进驻古城区,不仅保护了老建筑,也提升了旅游质量。

□美中不足

夜市摊点煞风景

在泰宁水南东街,一到夜晚,沿街摆了很多的摊点,占用道路两侧的路面,行人只好在道路中间穿行,而这条路并非步行街,汽车、电动车、摩托车混杂其中,喇叭声、叫卖声……一片嘈杂,不仅令经过的人皱起眉头,也让居住在路边的居民苦不堪言。

记者在泰宁采访期间,所住的宾馆就在这条街上。晚上8时许,走到水南东街,摊贩随地丢弃的垃圾散落在路面上,烧烤和油炸食物发出的油烟四处飘散,和其他洁净的街道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有些煞风景。

□泰宁名片

泰宁地处闽西北武夷山脉南麓,闽江流域富屯溪支流的上游,是中部地区进入福建的门户、连接福建沿海与中原内陆的枢纽,辖2镇7乡,现有人口14万。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