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闽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部门都“按规定”死者却难火化
竹林境蜕变 社区文艺范儿
榕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降
聚春园原董事长郭仁宪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5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竹林境蜕变 社区文艺范儿
改造竣工后,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一展竹林高墙幽静巷道之景,成老城区里的“新小区”;街道文化服务站的打造,让社区透出文化味儿
外立面改造后,小区焕然一新
 

N海都记者 袁丽群/文 黄启鹏/图 通讯员 张勇

海都讯 上世纪90年代建的小区,如今啥模样?“老、破、旧、乱”是不少人的固有印象。若整治一番,是否能大变样?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中心繁华地段的竹林境小区,该小区是典型老小区,但经数月改造,记者发现小区面貌已焕然一新,街巷种竹子,青瓦配高墙,曲径通幽之即入眼帘。

小区大变样,年轻人爱回家

竹林境社区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中心繁华地段,东起仙塔街,西至东泰路,北临东街路,南靠津泰路,基地面积7.6公顷。辖区内共有新村楼院61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8个,是鼓楼区核心区面积和规模最大的景观综合整治项目之一。

“小区变样了,孩子们更爱回家了。”记者来到社区时,老郑正要和老伴出门。他告诉记者,小区地段无可挑剔,绝对是块宝地,但小区以前过于老旧,年轻人不是很喜欢。“电线网线架得满街都是。”老陈的老伴表示,社区没改造之前,卫生环境不太好,孩子爱到较远的地方买新房,如今社区改造好了,孩子觉得住着方便,都爱回家了。

记者看到,社区路面铺上了沥青,电线等基本已埋至地下。小区居民的电动车也进了停车棚,整洁成了老小区的新面貌。

街巷文化味成老城区新景点

此次改造不单是楼房外立面等外观的改变,透出的街巷文化更为人欣喜。

记者注意到,街巷文化的打造主要体现在孝义巷和灯笼巷。孝义巷以竹为主要植物,营造出了竹林幽静的巷道文化。青瓦高墙配绿竹,置身其中,仿佛畅游景点。灯笼巷的开放性商业空间内,则以开花乔木为主要行道树,放眼望去,绿色尽收眼底。此次整治,通过对灯笼巷、孝义巷的整修、疏通,连接了东街,创造出了交通步行景观空间。竹林境社区形成了完整的开放式古迹观光活动通道。

据悉,本次改造还把原有的社区活动中心移到状元府内,“一老一少一普”即居家养老、少年成长、文化普及的服务站也成特色。“老人不打牌,学学知识也不错。”社区居民杨老先生,今年75岁,他告诉记者,平日里的生活就是买买菜,带带孙女,文化服务站的建立,让自己除了打牌外,又多了一个好去处。

拆了社区院墙 小区成大家庭

记者注意到,此次综合整治还拆除了原有众多的独立封闭院墙,重新整合划分了组团,老旧独立的小社区融合成了大家庭。

“新老物业差别也很大。”一早,社区的王阿姨骑车载孙子去上学,她告诉记者,该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之前基本等于无物业管理,小区停车、管道问题等难找人,而今,物业的改变,让小区生活也便利了不少。“拆了封闭院墙,感觉小区变大了,邻里多了”。

据相关数据显示,此次改造共涉及51幢住宅楼体、住户约2000户,整治楼体立面7.8万平方米,绿化提升1.5万平方米(新增1万平方米,其中立体绿化3000平方米),优化停车位160个,增设门禁87套、监控探头63个。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